耐心的隐喻
“我们总是想对最简单的事实给出复杂的解释,而且我们认为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才是聪明的。” 巴师夏
人作为人类能从寓言,故事和环境中能学到很多东西,相反纯粹理论性的教导哪怕正确都难以传递.
从双曲贴现开始.
人对于立即获得的奖励会赋予更高的价值,哪怕延迟一段时间的奖励更大. 原因是,对于人对于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权重是不相同的, 所以当下的50块钱,体感上往往胜过未来一周的100块钱.
人无法在情绪上天然体会到未来一周的一百块钱的乐趣,这本质是对于进化而言,当下的生 存往往是最重要的,而对于未来的想象能力,人需要时间性推理的大脑才能理解未来.
人可以体会到当下的幸福,无法体会到未来的幸福.所以现在的事情,往往是拥有更大权重, 享乐主义的时间轴永远是在现在,只有现在他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乐趣.
人脑随着成熟和发育,不断发展出更强的等待能力.而这种表现上的延迟满足能力,在于对未 来时间的感知能力,以及和对未来的折线权重.
庞巴维克指出,不同的人,可能会抽出一段时间的100%,50%,1%,投入到对未来有益处的事情当中. 这取决于,对未来的折现率,是习惯也是性格本身.
而压力本身,会让人进入和多动障碍症一样的认知状态,越是忙碌和有压力的人的时间偏好, 天然会疯狂的偏好当下,以及当下的反馈.
而现实生活中,所有的即时信息,及时反馈,往往也会抑制人本身的意识和元认知能力,从而 满足于近端刺激的偏好.
除非人的冷系统启动,否则对于未来的决策往往时无用的.因为本身贴现的因素太低.
“由于人们对未来效用的低估,人们将不会特别充分地为未来做准备。换句话说,这种低估会对财富的储蓄和积累产生偏见” 。
- 庞巴维克.
当对未来的感知有所加强时,我们的主观贴现率函数实际上就变成了一条颠倒的双曲线 在当下变得更有耐心,这样我们就可以让自己在未来找到冲刺的机会。
金融市场更是这样的,当你有巨大压力的时候,环境往往也会给你及时反馈,这时候,你就很 难走出及时反馈的陷阱.你不需要未来,是因为你在压力下失去了对未来的感知能力.
人有了对跨期的认识,才有了对未来的意识,春天种地,秋天收获,冬天猫冬. 而虚拟的世界中的季节几乎完全源自头脑的想象,人更难放弃眼前利益,能够不高估当下,寻找长期利益.
像棒球运动的投手的名言一样,“我靠打击手的饥渴感生活.”
人性是永恒的生意,人性中对时间偏好的混乱,征服它的人等于站在了一座永不枯竭的金矿上.
修订: 老年人往往更有耐心去做事情,而相反他们的时间是最少的.这体现出认知在人生阶段分布的荒谬性.在自己身上,克服自己这个时代.